紅軍營景區(qū)(平江起義紀念館管理處)研學課程公示
前 言
1928 年彭德懷元帥發(fā)動了平江起義,創(chuàng)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, 隨后率部奔赴井岡山。在途經長壽、龍門時,與敵人浴血奮戰(zhàn),突出重圍,一部分傷員便轉移到仙姑巖-紅軍營。在這滾滾的革命洪流中,英勇的平江人民用熱血鑄造一座座不朽的豐碑。共和國的旗幟,有著平江 20 余萬革命先驅“血染的風采”,人民
軍隊里走出了 60 余位共和國將軍。
今天,當年的硝煙雖已散去,但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之路,任重而道遠。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,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,披荊斬棘、勇往直前、奔向未來!
一、課程主題:
緬懷先烈愛國魂.革命傳承永不朽二、參與人數(shù):
100-1000 人三、課程目標
1.情感目標
現(xiàn)在的和平幸福,都是用革命先輩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,且行且珍惜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, 當同學們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,立處在擁有最美山脊,號稱“中國小丹霞”的仙姑巖?紅軍營,寓教于樂中增強四個方面能力,紅軍營的故事, 就在這里,等著你去發(fā)掘,去欣賞,去追憶。2.德育目標
通過活動任務,讓學生更好地發(fā)散性思維,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全面素養(yǎng),克服禁錮單一思想,跳出安全圈,培養(yǎng)營員的吃苦精神、勤于探究、理性思維能力。3.知識目標
通過分享長征故事、傳統(tǒng)文化,激發(fā)學生對中國紅色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,以良好的習慣熏陶營員,培養(yǎng)營員樂學善學、勤于反思、自我完善意識,并通過研學深切感受紅軍戰(zhàn)士保家衛(wèi)國的赤誠愛國之心。4.能力目標
了解團隊建設,營隊文化、探究發(fā)現(xiàn)、分享感悟等活動形式, 是營員進入獨立研學狀態(tài),加強營員自我管理、自我約束、自我提升的意識,激發(fā)營員將理論實踐與歷史發(fā)展相結合,提升人文情懷,加強審美情商。
四、課程背景
紅色文化折射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、堅定信念、愛國情操的光芒,用鮮活的歷史告訴青少年,老一輩革命家深沉的愛國情懷,紅色文化形式的多樣化,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感受到歷史文化的脈絡。紅色研學這一新穎的學習方式,讓學生感悟那段烽火連天的斗爭歲月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,主動、真誠地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和理想信念的教育,感悟革命傳統(tǒng)、繼承革命精神,開拓學生視野、增長學生見識,站在更高更遠的思維發(fā)展自我,鍛煉學生思辨能力,培養(yǎng)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少年強則中國強,培育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,實現(xiàn)中國夢。
五、課前組織方式
1.交通工具:大巴2.人員配備:每班 1 名研學導師、1 名安全指導員
3.教具準備:導師團準備好教具設備,輔導學生完成活動任務。
六、課程內容